[口头报告]穿越活动断层隧道韧性支护体系研究

穿越活动断层隧道韧性支护体系研究
编号:14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10-16 14:28:25 浏览:26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10月20日 17:0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议:[S2] 分论坛二、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管理与青年工作科技论坛 » [s2-2] 分论坛二下午场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仅限参会人,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文献调研发现隧道穿越活动断层的已有措施不能解决断层错动后衬砌错台和轨道变形,从而阻碍灾后救援。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刚柔并济的新型韧性支护体系,基于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对体系的韧性、流动性和刚性分别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冲量型错动位移和近场速度脉冲地震动作用下体系的力学行为,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
(1)提出了一种由钢筋碎石笼衬砌、钢珠填充层和刚性衬砌组成的刚柔并济的新型韧性支护体系,可适应大尺度活动断层。
(2)建立了钢筋单轴拉伸离散元模型,考虑钢筋屈服后参数劣化,得到了钢筋全过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标定了钢筋的微观参数。为节约计算成本,提出简化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开发了线弹性Beam模型,解决了单颗粒接触不能真实反映镀锌钢丝的抗弯刚度,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对不同几何形态的钢丝网进行了数值拉伸和扭转试验,提出了钢丝网的抗拉刚度和抗扭刚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岩石微观参数的标定方法,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了宏观参数与微观参数的数学关系。
(3)基于刚性簇模拟得到了钢筋碎石笼的荷载变形关系曲线,钢筋碎石笼的变形能力是相同尺寸钢筋混凝土的100倍,体现出良好的韧性性能。提出了柔性簇的生成方法,突破了刚性簇不能真实模拟岩石破裂过程的局限,对比了不同模型对钢筋碎石笼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参数研究生发现碎石弹性模量对钢筋碎石笼的承载力影响比泊松比大,弹性模量越大承载能力越高,泊松比越大承载能力越低。
 
关键字
隧道抗减震;韧性;格宾笼
报告人
黄黆
特聘副教授 西南科技大学

长期从事山岭隧道软岩大变形、隧道与地下工程近接施工、隧道抗减震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灾变机理、山岭隧道地震韧性理论与山岭隧道衬砌修补加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SCI论文8篇,他引160余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次。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提交摘要
注册参会
酒店预订